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媒体聚焦>详细内容

校本教材风靡苏城校园

发布时间:2020-09-22 点击数: 字体:A- A+

  新学期伊始,园区新城花园小学举行了校本教材发布会,50多本不同题材、不同风格的校本教材赢得一致好评。同一时间,姑苏区教体文旅委组织区内优秀师资力量和专家团队编写的“姑苏地方文化校园读本系列丛书”第二套《姑苏符号》,正式与近5万名小学生见面。放眼全市,作为国家教材、地方教材补充的校本教材几乎在每所校园皆可见踪影,成为彰显学校特色、指向学生适合发展的“营养餐”。

  校本教材面面观 体现一校一品、一校多品或地域特色
  姑苏区教体文旅委“寻姑苏符号品最美经典 享苏式童年”传统文化教育项目包括《姑苏经典》和《姑苏符号》两套书。《姑苏经典》立足“知姑苏”,以“读、识、认”为主,内容涵盖吴语吴歌、童谣诗词、成语典故、民俗节庆、现代美文、口述非遗等;《姑苏符号》立足“行姑苏”,以实地走访为主,与学校综合实践课程紧密结合,介绍推介苏州古城、园林、名胜、街巷、博物馆和名人故居等。这两套书的编写历经3年时间,《姑苏经典》已在去年9月正式下发。
  而在单个学校中,校方会将自己的“一校一品”或“一校多品”特色内容融合到校本教材中。园区新城花园小学的《文化园区》是该校第一任校长吴云霞在任期间编写的校本教材,保存至今成为学校的“珍宝”。在该校最新一场校本教材发布会上,新城花园小学发布了共计20套的校本教材,内容涉及德育、学科拓展、体育美育、科创实践四大板块。
  再如,苏州工业园区娄葑实验小学语文团队积极开发儿童诗校本课程。在一节节精彩的童诗教学研讨课中,老师们渐渐摸索出儿童诗教学的多种课型和指导学生写诗的多种方法。
  校本教材怎么用 服务校本课程,出版成为公开读物
  记者走访苏城多所学校了解到,校本教材主要为校本课程服务。它们有着漂亮的封面、新奇的视角、符合学生阅读习惯的内容,深受大家喜爱。有些校本教材还在书店或网店出售,也能在兄弟学校、友好学校中共享使用。
  作为首批江苏省中小学中华经典诵读基地,园区星海小学自主编写了国学教程——《开心学国学》,既有国学经典中的名句哲言、诗词名篇,又有趣味故事、汉字演变等生动活泼的内容,以点带面推动校园经典诵读品牌的发展,学校连续三届获得苏州市美文诵读比赛特等奖和金奖。学校还基于学生自主学习探究能力为主要学习手段的STEAM创客教育,开发了配套特色课程,如《SCRATCH创意程序设计》《我爱编程—SCRATCH创客进阶实例》《Micro:bit在线编程》《物联网应用(电子课程)》等自编教材,学生们上了创客编程的校本课程后,编程能力和动手能力越来越强。
  在苏州高新区东渚实验小学校任教的书法名家仇群岐老师,编写了《硬笔临摹字帖》和《同步临摹习字册》,于今年7月面世。学校呼吁师生暑假一起打卡练字,《同步临摹习字册》中选取统编版低段语文教材中的生字,所组词语也尽量出自教材,可谓是给低年级小朋友们量身定做的铅笔字帖。
  新城花园小学校长陈蕾说,在众多校本教材中,学校会挑选一些在教学中使用,比如《风火轮——轮滑》《心晴部落》《纸艺》《国学经典诵读》《KEVA课程》等,其余的带回家让孩子作为课外阅读的有效补充。其中《风火轮——轮滑》《渐行渐远——国际交流修学宝典》《希望数学日记》已正式出版,可通过网店购买。
  孩子、家长点赞 省心省钱,很有亲切感
  喜欢校本教材的家庭很多,“孩子的暑假、寒假作业带回来都是漂亮的校本作业,按主题分类,孩子可喜欢了,作业都不用我们盯着做了。还有《成长路上的风景》等亲子互动类书籍,我们就和孩子一起看。”新城花园小学一位学生家长说。
  “从前总要给孩子买各种教辅书,现在学校编写了自己的校本教材,内容更贴近学生,难易程度也适中,我们家长再也不用操心课外书籍了。”一位来自姑苏区的家长说。
  “这些校本教材都是我们老师自己编写的,读着很有亲切感。我特别喜欢体育类、音乐类的校本教材,里面的内容既有趣又新鲜,让我对这些学科产生了浓厚兴趣,看完之后我还积极加入了学校排球队。”王艺华同学告诉记者。
  权威意见 校本教材开发忌“面面俱到”,需“精准对标”
  关于校本教材的建设和使用,记者也邀请多位教育专家给出了相关意见。
  “国家课程、地方课程和校本课程共同构成了学校的课程体系,它们之间相互补充、相互联系,因此对于校本课程和校本教材的思考也应当具备课程体系的大视角。”苏州大学教育学院教授尹艳秋说,校本教材的整体价值取向和育人目标须与国家课程相一致,并注重学科本身发展的特点。
  苏州工业园区教师发展中心交流中心主任陈飞认为:“校本课程的百花齐放能满足孩子素养发展的个性化需求,需要注意的是,校本教材的开发和使用要以儿童为本、以学习者为中心,从学生核心素养评价的角度去设计和使用。这样的话,就能让学生爱上校本课程,也会让学校的育人课程充满生命力。”
  在姑苏区教师发展中心副主任、研训部主任李琴看来,校本教材开发需“精准对标”,瞄准课程育人目标,把准课程建设目标,方能使校本教材物尽其用,用尽其效;校本教材开发忌“面面俱到”,必须将校本课程发展兼容思考,充分体现特色化、个性化。校本教材使用需“系统规划”,学情分析、年段推进、时间比配等都要科学合理地设计落实;校本教材使用忌“浮光掠影”,必须扎扎实实,有布置,有实践,有反馈。
  “总体来说,校本教材的开发与使用需关注提效,避免简单化、随意化,要在有效整合、灵活运用中,真正发挥校本教材的育人价值,为学生个性化发展提供更多可能。”李琴建议道。

 

本报记者 陶赟婷 袁艺
《姑苏晚报》2020年9月21日A03版

Baidu
ma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