您的位置: 首页 >新闻中心>媒体聚焦>详细内容

做苏式特殊教育样板 让折翼的天使也能“翱翔”

发布时间:2020-08-04 点击数: 字体:A- A+

  小康不仅意味着正常的孩子有学上,也意味着每一个特殊的孩子也能有学上,并得到适合的教育。作为苏州工业园区特殊教育指导中心主任、仁爱学校校长,范里在长达八年的特教生涯里,不仅见证了苏州特教事业的发展,他和他的教师团队也让一批又一批的特殊孩子,过上了属于他们的“小康生活”。

  从普通老师转型特教,求着孩子来上学
  2011年,园区要成立一所公办特殊教育学校,在公办学校任教的范里是少有的报名者。他刻苦学习专业知识,与招聘的第一批老师一同打拼建设新校园,终于在2012年收到了第一批学生。
  当时很多特教学校不收自闭症和坐着轮椅的脑瘫学生,范里所在的仁爱学校收了。处于过渡校区的仁爱学校没有电梯,每次开展活动时,范里就和几个老师一起把轮椅扛到楼上报告厅。雨季,学校门口积水,范里和老师赤着脚来回接送学生。为了让残疾儿童都能享受义务教育,他们是“求着”家长让孩子读书的。
  有些家长认为,孩子都治不好了,读书也没用,范里因此吃过不少闭门羹。“第一年招收的学生中,有些从没有出过家门,更别说读书。他们是一群别人不愿靠近的孩子,行为乖张,衣着邋遢,树叶泥土随便吃,大小便随便拉。有的家长不接纳自己的残疾孩子,健康的孩子跟自己住楼上,残疾的孩子住车库,甚至对外说孩子是自己领来的。这样的家庭不少,工作很难做。”回忆起学校刚创办时的艰辛,范里很是感慨。尽管困难重重,但他没有放弃,“我们的想法很简单,就是想让这些特殊的孩子有成长的舞台,给他们一个翱翔的机会。”
  做苏式特殊教育样板,影响力辐射全国
  园区现有公民办幼儿园107所,义务教育学校40余所,有特殊教育需要的学生近千人。如何让这些特殊的孩子也能得到应有的教育?
  这些年,范里和他的团队只做一件事:苏式特殊教育,即苏式风格的、精致的、适性发展的教育。在大家的努力下,园区特殊教育从无到有,从有到优,快速崛起。在范里和全体教师团队的共同努力下,仁爱学校自闭症儿童教育取得了一系列科研成果,完成了教育部重点课题。研究课题获得江苏省教育科研成果一等奖,IEP个别化教育平台获国家著作权证书。范里和老师们撰写了一套自闭症儿童家庭专业指导用书;构建了注重残疾儿童潜能开发与缺陷补偿结合的四能课程(育能课程、赋能课程、展能课程、优能课程),课程涵盖学前、义务、职业教育;开发了一套基于核心素养关键能力发展的校本教材,在行业内受到广泛关注。
  2015年4月,苏州工业园区教育局、社会事业局联合成立苏州工业园区特殊教育指导中心,并在仁爱学校正式挂牌。经过5年的发展,目前园区已形成以园区特殊教育指导中心为纽带,以普通学校融合教育为主体,以特殊教育学校为骨干,以送教上门和远程教育为补充的特殊教育布局。多部门联动的特殊教育支持保障体系,不仅融合教育资源全覆盖,还实现了残疾儿童零拒绝、全接纳,残疾儿童少年享有学前到高中十五年一贯制的适合教育。园区特殊教育指导中心也成为国内很多学校“特殊学生个别化教育”“自闭症儿童康复教育”专业师资培训基地。
  在办校过程中,仁爱学校得到了家长及国内外业界的一致好评,前来参观的美国、英国专家称仁爱学校的自闭症儿童教育是国际一流水平。美国专家前来参观时,甚至不相信这是一所公办学校。
  特教孩子的未来因为他们而改变
  依托园区特教指导中心,在老师们的精心教育下,仁爱学校的孩子们通过学习,有了脱胎换骨的变化。
  重度自闭症学生佳佳刚到仁爱学校时,根本无法与人沟通,在老师指导下,她逐步展现出良好的绘画能力,绘画作品多次在省、市获奖,还举办过个人画展。如今,已有一家公益企业邀请佳佳做设计师,还把佳佳的作品印在了真丝围巾上。
  达达是一个脑瘫青年,用一年时间学习了网页设计,然后和普通学校的学生一起参加网页设计大赛,惊人地获得园区高中组一等奖。在仁爱学校学习六年后,他就职于校内仁工坊烘焙,成了一名专业运营人。
  晶晶的认知能力很弱,三年时间,他从一个懵懂少年成长为了职业青年,洗车、客房、手工各项职业技能均熟练掌握。他多次赴尼盛万丽酒店走岗实践,赴金鸡湖大酒店进行客房服务现场展示并获得好评。2019年暑假参加力特公司两个月的带薪实习,获公司认可。今年6月参加园区途虎养车的顶岗实习工作,一个多月的时间,实习工作得到肯定,并最终获得录取意向通知。
  在仁爱学校,这样的例子还有很多。真正因材施教,实施适合的教育,让仁爱的孩子们得到了充分的发展,从此拥有了不一样的人生。
  “了解一座城市的发展,可以从摩天大楼看到它的高度,从城市地标建筑看到它现代化进程的天际线。而让生活更美好的,是一座城市对待弱势人群的态度。”范里说,仁爱学校是让城市更温暖的一座学校,苏式特殊教育的双面绣,精巧地勾画出布局合理、学段衔接、普职融通、医教结合,面向生命全程支持的终身教育体系。而他的梦想,就是让每一个特殊的孩子与正常的孩子一样,同在蓝天下,共享有尊严、有品质的教育,平等参与社会生活,共享社会文明成果。

 

苏报记者 陶赟婷
《苏州日报》2020年8月4日A05版

Baidu
map